0%

坎蒂隆效应:通货膨胀究竟对谁最有利?

坎蒂隆效应:通货膨胀究竟对谁最有利?

你好,我是李松。

这节课我们通过奥派的视角,来看看货币理论和通货膨胀的问题。

中文当中的通货膨胀,意思非常准确,就是流通中的货币变多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流通中货币量增加,长期看只不过是商品的单价变大了,原来卖一块钱的东西,现在卖十块钱而已,这不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生产,也不会给人们的财富生活造成多大影响。真的是这样吗?


货币的本质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究竟什么是货币,古典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货币的特点。他说,假如有一个好心肠的小精灵,趁我们睡觉的时候钻进了我们的钱包和银行里,用神奇的魔法在一夜之间把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一倍,结果会怎样呢?我们的社会财富会因此而翻倍吗?

显然不会,这并没有增加真实的财富。

如果货币量翻一倍,带来的结果只会让价格跟着翻一倍而已,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仍然不变。而只有拥有更多的消费品和资本品时,人们才真正有富足的感觉。

消费品是什么?消费品是可以直接用来满足欲望的手段,比如面包,水果,iPhone是消费品,因为你可以直接享用它。那资本品呢?资本品不能直接用来满足欲望,而是在生产过程当中一步步转化为消费品,从而是在间接的满足人的欲望。比如说生产面包的小麦,种植水果时使用的化肥,生产iPhone的芯片,这都是资本品,只有面包iPhone或者芯片增加了,人类的财富才会更加富足。

以上提到的消费品、资本品、货币,这三个分类,经济学当中统称为商品。这三类商品当中,只有货币是个异类,货币的存在和价值只是为了让交换更便利。货币既不会在消费中被消耗掉,也不会在生产过程当中转化成其他的消费品。

所以,奥派认为,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都无助于增加或者减少我们的物质财富。


通货膨胀的链条


既然通货膨胀不能改变真实财富,那主流经济学似乎就没有说错,奥派还有什么不认可的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卫·休谟的故事中提到的好心肠的小精灵,在真实世界从来不存在;或者可以这样说,真实世界的小精灵从来就没有那么好心肠。

通货膨胀的关键点在于货币量的增长从来不是同一时间均匀地分给每一个人。

如果真的像小精灵那样,同时均匀地让每一个人口袋里的钞票量都增加的话,那为什么不直接号召大家拿出签字笔,在每一个人持有的钞票金额后面填上一个或者好几个零呢?

要知道,真实世界里的通胀,永远都是极小一部分人最先拿到新增加的货币。他们用这笔新钱,买走市场上他们偏爱的商品之前,这些商品还没有涨价,等他们买完之后,那些在流通当中较晚收到新钞票的人则被迫承担损失,为什么?因为当他们开始消费时,商品的价格已经上涨了,票子已经毛了,简单讲,他们的购买力被剥夺了。

为了了解通货膨胀的具体链条,我们可以看一个伪钞的例子。假如出现了一种新式的伪钞技术,制造出来的伪钞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于是,假币制造者,比如说他叫王二,创造了1000万元新的伪钞,拿到”新钱”的王二决定买房子。于是,房价由5万一平方米上涨到10万一平方米,因为现在有王二凭空创造出来的更多购买力,在争夺市场上供应量不变的房子。比起其他商品,房子的价格最先上涨。

把房子卖给王二的开发商叫张三,由于房价上涨,所以张三卖房收入增加了。张三作为开发商,比起以前来,他可以出得起更多的价钱来购买建筑材料。因此,第二波上涨的是建筑材料的价格。新钱也因此在市场当中进行了第二步的流通。现在建材商人李四的收入也大增了,于是他继续推高他所偏爱的商品的价格。比如说李四想买汽车,于是汽车的价格被推高了。

以此类推,新钞票就这样一波一波地流通到了整个市场。较早拿到新钱的人是赚了的,因为他们的购买力增加时,整体物价还没来得及全部上涨,他们可掌控的真实财富增多了。但是较晚收到新钱的人却惨了。假如李松是流通过程中最后一个接收到新钱的人,再假设李松是一个经济学教师,别的商品价格都上涨时他的经济学课程的价格却一直没涨。直到流通当中的新钱跑到他手里时,他的购买力才增加。但是在这之前房子,建筑材料,汽车的价格都上涨了。收入增加的最晚,但在收入上升之前,李松却不得不面对不断高攀的房价和车价,他是这个过程当中的倒霉鬼,因为他的真实财富缩水了。

现在整个链条清晰了,最早使用新钞票的王二最爽,他收入凭空大增,作为结果,受损的则是最晚收到新钱的李松,相对财富的乾坤大挪移就这样发生了。


坎蒂隆效应


我们把上面例子中的伪钞替换成超发出来的货币,道理还是一样的,这样我们就得出奥派看来通货膨胀最本质的核心:那就是,较早拿到新钱的人剥夺了其他人的购买力。货币的增加的确没有增加消费品或者资本品这类物质财富。但它真实地改变了我们的相对收入和财富。后来者的钱包在不知不觉当中缩水了。这就是奥派的先驱理查德·坎蒂隆发现的“坎蒂隆效应”。

坎蒂隆发现,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均匀地增加所有商品的价格,而永远是一波一波地改变商品物价;

在通胀过程当中有些商品先涨价,而另一些商品较晚再涨价,有一些商品价格上涨好几倍,另一些商品价格涨得不多,甚至有某些商品价格会下降。通货膨胀因此造成了整个社会的财富大赛跑,在这场赛跑当中,最关键的是要离新增钞票越近越好。而那些领取固定工资的人,退休养老金的领取者,人寿保险的受益人,长期债券的持有者,则不幸地被剥夺了,因为他们所拥有的资产的价格,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一直没有涨。


现实世界里新钱从哪来?


了解到通胀的本质后,那么我们还得了解一下真实世界中谁离新钱最近?有一个最能凸显坎蒂隆效应和通货膨胀的案例,这就是几年前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元区危机。欧元区是个怪异的组合,19个成员国都使用共同的货币,就是欧元,但每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却各行其是。这就导致了一个难以分解的麻烦,因为在欧元区德国经济最好,德国的财政实力最强,德国政府的收支大体是平衡的,不那么缺钱。但是欧元区另外一个成员国希腊却大不相同,希腊政府特别热衷于花钱。希腊用高薪,高福利养了一堆公务人员,导致政府财政入不敷出,非常缺钱,缺钱只能常年借债。当债务越滚越大之后,财政的缺口扩大到还不起之前的政府债务了。

于是,希腊为了解决债务问题,他就要求发行新的国债来借新还旧。然而,这样一来,欧元区其他的国家就不高兴了,为什么呢?因为希腊发国债,谁来买呢?那只能是欧洲的商业银行,欧洲的商业银行哪来的钱来买希腊国债呢?

答案当然是,印新的钞票来买。但你要知道,当我们说起印钞票时,说的可不全是开动印钞机印钱。印钞机印出的钱一般称为基础货币,也就是我们使用的花花绿绿的现金,这种以现金方式投入到市场当中的货币发放方式,只占现实世界中很小一部分。其他大部分的时候,印钞机构是通过商业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创造出来新的存款货币。存款货币,一般指的是支票、活期账户。比如说你在网上银行中的资金额度,就是一笔存款货币,它不是以现钞形式体现的。那商业银行是怎么创造存款货币的呢?很简单,在贷款过程中,商业银行通过大笔一挥的方式,在借款人的账户上创造出来一笔存款货币。假如商业银行保有1万美元现金作为准备金,而央行制定的准备金率是10%,那么理论上,商业银行最多可以创造10万美元的存款货币。真实世界的通胀就是这么发生的,很简单,根本不用在印钞厂费劲地印钞。

在这个案例当中,这10万美元被创造出来的存款货币,就会通过购买希腊国债的方式,变成市场当中流通的流通的新钱。

在欧元的这场财富大赛跑中,希腊人通过创造出来的存款货币,拿到了最新的钞票。只不过这一次,在坎蒂隆效应中,最先拿到钱的希腊人,用凭空印出来的钱,买走了德国人辛苦制造出来的真实财富,比如说买走了德国人的宝马车。那德国人自然是不太乐意了。

现在你明白了通胀的原理了,

最早拿到新钱的人是在剥夺后来者的购买力。

通过欧元区的例子,你又了解到现实世界当中的货币创造过程,花花绿绿的现金是比较少的,新增的货币主要通过银行的信贷。


普通人与新钱的距离


我们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所谓“贷到就是赚到”。这背后是什么道理呢?

实际上,用奥派关于通胀的原理,就能解释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最容易获得的信贷就是房贷,因为房地产是最常见的信贷抵押品。在通货膨胀的时代当中,房产也充分体现出保值增值的特点,因为房子就是新钱第一次流出时所购买的资产。这也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房价这么多年一直在涨,而其他的商品,比如说矿泉水却不怎么涨,而电脑手机的价格甚至每年都在下跌。 这背后的道理,都是因为存在着信贷膨胀和通货膨胀。

在这一讲中,奥派的先驱坎蒂隆一步步展示了通货膨胀的根源和影响,并指出通胀最大的真相,就是对财富进行再分配:

每一次通胀都是损人利己,最先拿到新钱的人获益,而较晚收到新钱的人被迫承担损失。

通胀还会加剧贫富分化,因为富人通常有很多资产,他们可以拿这些资产去获取新增的信贷,也就是新钱。穷人拥有很少的资产,因此欠缺这样的机会,他们离新钱比较远。但是,通货膨胀还有别的问题吗?它还会带来其他麻烦吗?这就是我们下一讲的内容,经济周期的元凶。


划重点


奥派的先驱坎蒂隆一步步展示了通货膨胀的根源和影响,并指出通胀最大的真相,就是对财富进行再分配:每一次通胀都是损人利己,最先拿到新钱的人获益,而较晚收到新钱的人被迫承担损失。通胀还会加剧贫富分化,因为富人通常有很多资产,他们可以拿这些资产去获取新增的信贷,也就是新钱。穷人拥有很少的资产,因此欠缺这样的机会,他们离新钱比较远。

请我喝杯咖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