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的行动:如何从一句“废话”建立经济学大厦?

人的行动:如何从一句“废话”建立经济学大厦?

你好,我是李松。

上一讲,我们谈到,在研究经济学时奥派使用的特殊方法:演绎推理法。演绎推理的起点是一个关于行动的公理。这一公理每个人一听就会觉得是对的,几乎是一句绝对正确的废话。

你可能会怀疑,这样的废话怎么能得出经济学的基础原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推推看,看看如何从这样一句废话式的公理演绎出经济学最基础的几个核心理论。比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需求定理、价格理论、利息理论。在推理过程中,我们会把这一公理反复拆解。请你记住这些推导出来的定理。因为奥派在预测几次大的经济事件时,只不过是把这些定理综合起来进行运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先来小试牛刀,公理告诉我们,只要人神志清醒,就必然在不停地使用手段来达到行动的目的。那么我们首先可以推论出来的就是:

相对于无限的欲望来说,手段永远是稀缺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不稀缺,那所有欲望都能得到满足,也就不必要行动了。所以,人在行动就意味着这个世界是稀缺的。

既然手段是稀缺有限的,那么在满足我的欲望时我就必须做出选择。我要把稀缺的手段先用于满足我最重要的欲望,再满足那些不太重要的欲望。

有了这个限制,我们马上就能推导出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了方便你理解这个推导的过程,我想请你跟我一起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假设我遭遇了空难,掉到了沙漠里,在飞机的残骸里我发现了一瓶水。那我会用它满足我此时最重要的欲望,也就是解渴。如果我后来又发现了第二瓶水,我就会用它来满足我第二重要的欲望,比如说洗把脸精神精神。假如又发现了第三瓶水,我就会把它用于更不重要的欲望,比如说洗一下我的上衣。以此类推下去。现在假设飞机马上要爆炸了,只能保住两瓶水,必须放弃第三瓶水,你猜猜我会放弃哪一个欲望呢?没错,和所有人一样,我会放弃最不重要的那个,也就是放弃洗衣服。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基于行动公理推导出手段稀缺,手段稀缺就必须先满足最重要的欲望,为了保住最重要的欲望,我就要放弃那些不太重要的欲望。

因此,决定我们行动和选择的,其实是那些最不重要的欲望。


需求定理


得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需求定理也就呼之欲出了。还是回到刚才的场景,这时候空难现场来了一个缺水的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快要渴死了,但他只有两匹骆驼,在他心目中解渴比骆驼更重要;而在我看来,骆驼能帮我节省脚力,我愿意为此放弃洗脸和洗衣服。因此基于我和阿拉伯人心中不同的价值排序,我俩就会产生交易。我会用一瓶水换他一匹骆驼。但如果阿拉伯人比较精明,他说我一匹骆驼要换你两瓶水,那我也没办法,只好答应,因为我心目当中的确把一匹骆驼看的比洗脸和洗衣服加起来还要重要,所以我愿意出让两瓶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狡猾的阿拉伯人精准的榨取了我的“消费者剩余”。但如果黑心的阿拉伯人要用一匹骆驼换取我三瓶水,我就会拒绝交易,因为在沙漠里面解渴是第一位的,比骑骆驼代步更重要。

总结一下我们推理的结论,当阿拉伯人要价比较低的时候,一匹骆驼换一瓶水,那我愿意用两瓶水,换他两匹骆驼;但是如果他不断抬高价格时,我降低为只买一匹骆驼;最后,一旦他要价太狠,要换我三瓶水,我就根本不跟他发生任何交易了。这个结论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就是我们的需求定理:

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一旦需求定理推论出来了之后,价格理论也就顺理成章的得出来了。

很简单:需求越多,价格越高,供给越少,价格也越高。

再梳理一遍,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从这个公理得出来稀缺的手段要先满足自己最重要的欲望,再满足不太重要的欲望。我们因此得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旦运用于交易过程当中,我们就得到了需求定理。从需求定理马上就能得出来价格理论。

所有的市场价格都是类似这个模型产生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用去背诵复杂的定理,也不需要进行大量经验观察,更不需要高等数学的复杂变换。仅仅通过一个沙漠中的故事,从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我就把经济学最基础的价格理论展现在你的脑海当中了。你可能会觉得就像变魔术一样神奇,这就是演绎推理法的精妙之处。


利息理论


下面我们再推推看利息理论。稍有商务经验的人都知道,利息是在借贷过程中产生的。但为什么要为借贷支付利息呢?利息的来源是哪呢?是因为放贷人比较贪婪嘛?

要知道,你支付利息的本质其实是在购买时间。别人把钱借给你,他就不得不推迟这笔钱带来的消费和满足了。因此,借贷和利息的本质其实是“买卖时间”。

那么,你为什么要买卖时间呢?因为人总是希望尽快满足欲望。那么有没有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呢?有些人不想尽快满足自己的欲望,他甚至可能希望尽可能晚的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根本不去满足欲望。但如果是这样,这个人根本就不会去行动了。而不行动,是跟我们的行动公理相互矛盾的。因此,通过反证法推理得出:

其他条件不变,人总是希望尽早满足自己的欲望,在生活当中,我们的欲望是通过消费商品来满足的,因此对我们来说,今天的商品比未来同样的商品更有价值。这也被叫作“时间偏好定理”。

再进一步,我们就得出了利息理论。今天借一百元,现在就能马上消费,一年后再还给债主110元,是因为一年后的110元的价值还比不上当下立等可用的这100元。10%就是这笔交易的利率。利息理论就这样呼之欲出了。

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时间偏好定理”推广一下。推广到没有借贷的情况下。就会发现,所有涉及未来和时间的商品都包含利息。为什么这么说呢?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来看看股神巴菲特是怎么对股票进行估值的。巴菲特在谈起股票估值的时候,他引用了一句伊索寓言中的名言,他说:“估值的核心,就是伊索所说的‘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

手头现在就掌握的一只鸟,胜过未来可以在林子里抓到的两只鸟。这里面的道理,就深刻地体现了时间偏好。巴菲特就是这样给股票进行估值的。一家公司未来能赚取1个亿利润,但未来的利润折算到现在是必须打个折扣的,这个折扣就是利息率。假如我们把未来每一年所赚取的利润都折现到现在,加在一起后,那我们就得出了这家公司再巴菲特眼中的估值了。

类似的例子不只是股票,还有土地。有些初学经济学的朋友经常会出现一个困惑,他们说:为什么土地这种特殊的商品会存在一个价格呢?他们的疑惑是这样的:只要地球不毁灭,土地按说是可以无限存在下去的,也不会腐烂变质。那么,今年种田所得1000元,明年也可以赚1000元,后年也可以,如此类推,以至于几百年几千年后还可以每年赚1000元,甚至达到永远。按照这个算法,土地的产出是无限的,土地的价值也就是无限高的。那为什么市场上土地和房子会存在一个价格,甚至有些土地的价格还很低呢?

答案很简单,这看起来是个价格问题,但其实是个利息问题。只要你代入时间偏好定理,这个困惑就迎刃而解了。

不错,理论上,土地是可以永远提供产出的。但是明年产出的1000块钱折现到现在,可能只值950块钱了,后年的价值就更低了。未来时间越长,折现后的价值也就越低。因此,把未来所有年份中的土地产出收入加在一块后,土地就存在一个有限的价格了。

我们还可以继续把利息理论拓展。那就是,一旦利息率轻微的变化,资产的价格就会大幅改变。如果利息率变低了,你的房子价值反而会变高,股票价格也会更高。而利息升高,股市和房价都会有下跌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华尔街的投资人每天都盯着美联储的利率政策的缘故。因为利息率的一个小数点的轻微变化,就会带来资本市场上的惊涛骇浪。

而这些现象全部都是来自时间偏好:人希望尽早满足自己的欲望。时间偏好定理则是从行动公理中演绎推理得出来的。

在这里我只是带你以极简方式在头脑中模拟了奥派的推理过程。更多的推理和更细致的证明过程,我想向你推荐一本书,它完美地呈现了所有的推理链条,从这一句话推演出整个经济学大厦:比如货币理论、利润和亏损理论,等等都是从行动公理演绎出来的。这本书就是罗斯巴德写的《人、经济与国家》。

现在你掌握了演绎推理法,也掌握了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这条公理。不妨来演练一下,给你一个思考题:时间偏好定理说,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何欲望人都是倾向于越早满足越好。那么,冬天里的冰,人们会储存起来,留到未来明年的夏天才使用这些冰块解暑。这是不是违背了时间偏好定理呢:现在的冰块我不用,而愿意在未来再使用。是时间偏好定理错了,还是我们对冬天的冰块的解读错了呢?

思考这个经济思想史上很经典的问题,有助于你掌握推理的结论是如何实践和运用的。给一个小提示:请仔细留意时间偏好定理的完整叙述,而且我在上一讲当中也强调了同样的经济学思维方法。欢迎把你的思考和推演过程留言给我。


划重点


所有的市场价格都是从行动公理的推理模型产生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用去背诵复杂的定理,也不需要进行大量经验观察,更不需要高等数学的复杂变换。仅仅通过一个沙漠中的故事,从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我就把经济学最基础的价格理论展现在你的脑海当中了。你可能会觉得就像变魔术一样神奇,这就是演绎推理法的精妙之处。

请我喝杯咖啡吧~